logo

新闻资讯

旗下业务
  • 证券投资基金
  • 受托资产管理
  • 投资管理

行业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与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

发布日期:2015-10-19

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,“十三五”规划也将出炉,随着中国经济进入“新常态”,在经济增速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下,“中国经济未来怎么办”这一问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。专家口中频频出现“结构性调整”“转型升级”和“创新”这三个关键词,或许能给中国经济增长指出一个方向?

“结构性调整”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力量

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,“十三五”期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主要有“结构性调整”

潘建成认为,中国将在未来迎来结构性调整与变动,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。他提出,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尚未到位,正处在方兴未艾的境况之中,接下来会作为动力继续推动经济增长。

此外,潘建成认为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也会带来经济增长。产业转移之后,能使得东部地区更加聚焦在在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上,中西部承接地区获得难得的发展机会。东西部专业性更强的的分工会使得经济效率整体更高,增长动力更强。

潘建成同时也提出,长江经济带战略、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构想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,以及生态文明、绿色化同样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。

转型升级是永无止境的过程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用“数量扩张”和“结构转型”并存来概括前些年中国制造业的特点。

“数量扩张”导致了现在产能过剩这一局面,赵昌文提到解决这一问题的“良方”之一是“转型升级”。

赵昌文解释道:“产能过剩多出现在中低端产业领域较多。产业链和价值链升上去以后,产能过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。”

赵昌文还特别提到,“转型升级”是永无止境的过程,在未来几年内要继续推进。赵昌文认为转型升级不是目的。

“‘转型’一词的英文单词‘transformation’,本意是从低生产率的部门转向高生产率的部门。高生产率的部门意味着高质量、高效率、高附加值、高竞争力。”赵昌文说道,“按照‘四高’的标准来看,未来中国制造业要和中国经济一样,必须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。”

具体来说,也就是价值链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;附加值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;技术水平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;竞争力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。

创新驱动力未来能得到更明显体现

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和重要性。

“当前经济仍然处在三期叠加的蔓延阶段。”潘建成认为,“正是这样一个苛刻的环境,才能倒逼企业创新,再加上政府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’等鼓励政策的推动,创新驱动力会在‘十三五’期间得到更明显体现。”

 赵昌文则提出创新是“永恒的事情”这一说法。他表示,创新不应该仅仅是技术创新,还应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。但赵昌文认为中国目前创新的核心仍然在技术领域。

“创新要做好几件事,一是解决共性技术、关键技术创新的问题,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。二是要推动传统制造业领域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,。三是要把生产创新和服务创新结合起来,力求优化制造业生产过程,改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,降低制造业的成本。”赵昌文说。

友情链接
全国服务热线:0755-88350018
版权所有 © 深圳泰鼎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26864号-1